“當前,大口徑無縫方管行業的困境,市場問題僅僅是表象,導致企業積重難返、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自身,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。”這是河鋼董事長于勇常說的一句話。
精準把握,以理服人。
2014年初,于勇為河鋼干部職工算了一筆賬:去除原料、動力、人工、財務費用四大基本要素,河鋼附加成本,即與生產經營沒有直接關系的非生產性開支,在總成本中占比20%,按當時大口徑無縫方管總成本計算,噸鋼非生產性開支高達700元!一年下來就是近300億元!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,也意味著驚人的潛力!
以此為依據,河鋼領導層果斷明確了“融資規模不增加、負債水平不上升、財務費用不升高”的剛性原則,繼而形成了2014年的整體戰略:以資金管理為中心,以全面扭虧為目標,以改革創新為手段,堅決打贏2014年生產經營攻堅戰。
河鋼首先提出全年資金管理剛性目標:不僅一分錢貸款不增加,還要大幅降低貸款規模!為此,集團對子、分公司實行一企一策的經營業績考核辦法,強化現金流與工資總額控制,將員工工資總額和管理人員薪酬與效益目標“雙掛鉤”,季度動態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———“完不成績效任務,全員收入都會直接受到影響”。以極其嚴酷的資金管控大環境,形成了資金費用控制的高壓線和推動力。
“市場好的時候,企業高盈利完全可以對沖高負債的風險。但是高盈利期已經結束,在低資金保障的條件下,要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,就必須徹底擺脫長期以來對銀行‘輸血’的依賴。”河鋼管理創新部總經理李毅仁說。
據河鋼財務部代總經理胡志剛介紹,從2008年至2013年,河鋼新增貸款1300多億元,財務成本居高不下?!斑^去各子、分公司熱衷于投項目,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多條生產線,發揮高端產線的裝備優勢,才是關鍵?!?/p>
據統計,2014年,河鋼通過建立低成本支撐的生產經營組織方式,大幅削減附加成本,挖潛增效達276億元,完全彌補了停止貸款帶來的資金缺口。